摄影从入门到入土(5)——摄影后期

观看提醒:本文不讨论色温,色调,阴影、高光、饱和度的调整方式及概念,如需要查看相关内容请跳转该系列的2、2.1以及2.2进行观看。

 正文大约3800字,图片数量25张,原图总和约150MB,注意流量消耗,若加载不出来请耐心等待。本文使用了我的最新版水印!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展示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一个摄影师对这个场景的主观个人阐述。”这句话,不只在前期构图当中可以使用,后期部分,同样适用。

“一个优秀的风光摄影师,靠的全是修图。”如果你看到这样的言论,只要不是开玩笑,把这个人当成一个小丑就好。对于一张图片,后期确实很重要,好的后期会给图片增色,这是一定的。但是关于前后期的关系,有一句很知名的话——三分拍,七分修。我只想说,扯淡……你要是说人像,那确实可能但是也不可能!

举个例子:  一张没有对焦,或者因为快门速度过慢导致模糊的图,能修成想要的大片嘛?这显然不能(如果你可以请教教我!),那这说明啥?前期对于后期有决定性的因素!再举例:  我拍的图片,我修和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修,排除某些特殊因素,结果很显而易见,一定是我修的好看,那又说明一个问题,后期可以辅助前期。因此,我所认为的前后期的关系是:  前期决定后期,后期辅助前期。

树立一个正确的前后期的观念,是后期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了观念,那我们来说下一个东西——保持真实性。何为真实性?就是不违背物理规律等原则性问题。请看下图:

问:  2035年,能看到满月和日落在一个方向嘛?快别梦了,想想月亮是靠什么发光的!在这个位置的月亮会不会发光?只要脑子正常,都能想出来这不可能发生!这张图的定性,就不能是一张风光摄影作品,因为他造假!所以,风光摄影不能出现这种!我有一张类似的图片,就是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我是靠HDR出来的,HDR确实没啥问题,是很正常的处理手法,但是我想告诉你,月亮不可能在这个高度出现在这个建筑的上方(理论上应该会,只就是这个时间会很难把握),我是拍了一张月亮,一张云,一张建筑物然后把他们强行放在一起的,你还觉得正常吗?这张图我觉得挺漂亮,但是我并不把他算作一张摄影或是作品,而是一张创意后期的图片。下为单拍的各个部位的原图,从左往右分别是月亮单独曝光,云层曝光以及地景的单独曝光:

真实性并不是什么都要保留,一些会影响画面,但是不会造成真实性争议的可以自由发挥,比如一张影楼精修的一寸证件照,或者是某些景物上的一些瑕疵。如下图中,我处理掉了一些十分影响画面的杂物和瑕疵。

上为成图

有了正确的理念,以及真实性的观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后期?我认为,后期学习的时候应该从正式的前期学习开始之后,曝光三要素基本掌握的时候就要开始。为啥?在基本的掌握三要素以后,这时对于画面的色彩,曝光,色调等这些参数,会有最基本的理解。这时的后期以调色为主,这个调色不是说让你去学一些大佬的调色方式。我觉的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去调整画面的基本元素,比如曝光纠正,高光阴影的调整,色调色温的处理等一些基本的东西的处理(不要套预设!套预设永远不会有长进!),简单的说就是PS里面的camera raw的第一页的内容。

上面的这个阶段是不使用电脑就可以完成的,用手机进行简单的调色就可以了。当简单的调色的时候对高光、阴影、饱和度这些基本掌握之后,就可以开始一些别的操作,当然,这就需要电脑了。比如我写的《摄影从入门的入土》系列(3)、(3.1)的全景拼接和HDR合成。

这两个东西是可以直接使用软件全自动的,但是全自动是有弊端的,人脑的随机性和应变能力是绝对比程序强大的,而且手动,可以完全的控制每一个所需要的参数,对图片完全可控在后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看下图:

这张图里面,同时使用了曝光合成和全景拼接,全是手动合成的,手动的可靠性、可控性是自动所不能比的(后文将详细讲解图片的后期思路)。

在基础校色很熟练以后,就可以尝试一些别的调色、局部的调整、光影制作、塑造冷暖对比、明暗对比、黑白色调等,这些我本人也在探索中,详情请期待后续的文章。

我经常在微博、图虫、500px上见到一些追求完美直方图的图片,摄影真的需要完美直方图吗?这个内容在云漫老师的《极致之美》中进行过讨论,我是比较同意他的说法的。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需要,但是不完全需要。为何?我们假设,再拍摄一张日出;一张日出,为了让图片看起来更加符合肉眼观感,就可以将太阳那个地方稍微过曝来营造这种感觉,如下图:

这个图,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过曝的,下图是camera raw中的过曝警告的截图。

当我们把这个图的高光和白色拉到最低来看看效果:这个时候,太阳的高光周围是不会出现过曝警告了,但是,周围的云就会变得极其不自然,也缺少了一些光感,使得图片感觉有些压抑;这个例子可能十分的极端,但是这就是我想说明的,完美直方图的追求,是分时候的,不是什么时候都应该追求完美直方图!

还有,后期要大胆,什么方面?什么方面都可以,看下面的对比图。

左为成图

我处理掉了三脚架的影子,远处的电线塔,修复了风车左下角的残缺,地面上的石头和其他杂物。如果只看左边的成图能会想到我处理了这些东西吗?如果你不是列文虎克非要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去抓我修图瑕疵的话,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所以后期的时候要大胆,因为知道真实情况的只有你一个。当然上述观点和前面保持真实性并不冲突,这些是现在的数码摄影后期的合理范畴,没有出现违背物理规律的情况。

上面的,是我在拍摄这五年以来的一些经验以及对大佬的教诲的汲取与总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在2021年第一次认为自己突破一定瓶颈图片的后期思路。这张图片在前文中出现过了,再看一遍:

下面是这个图在后期中决定使用的5张原图。左上是车轨部分,右上左中是近处矮山和路面以外的地方的重新曝光和接片;右中左下是高山与星空的单独曝光和接片。

下图是对应位置的曝光参数,五张图片使用了三组参数,这是因为车轨曝光不需要太高的iso即可保证亮度;近处矮山使用更长的曝光是因为环境光不足以保证山体的细节能够拍摄清楚;星空是为了减少拉丝所以使用较短快门时间和高ISO(虽然最后还是拉丝了,但是这是我后期造成的)。

在后期的时候,我先将第二第三张和第四第五分别导入PS进行到对其进行预合成(星星拉丝就出现在这一步,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重新和成了,但是因为这样图片尺寸过短放弃,毕竟我还是喜欢长的),然后将预合成的两张图片和车轨放在同一个文件中进行自动对齐。到这里都是自动运行,接下来就是手动的融合图层。下为预合成后的成图:

下图是近处矮山的蒙版。路面部分是单拍的车轨直接充当,天空部分由单拍的星轨直接代替,所以只留下了近处矮山的部分。

下图是近处矮山的蒙版。路面部分是单拍的车轨直接充当,天空部分由单拍的星轨直接代替,所以只留下了近处矮山的部分。

车轨因为图层关系不需要蒙版,所以不再展示。下图是拼接融合以后的图片:

接下来就是对图片进行一些细节的处理、盖印、降噪等操作:

观察图片可以知道图片的红色有点过多,所以新建一个调整图层直接将红色的饱和度降低。

调整完以后再次进行盖印以及降噪,接下来就是调色部分了。调色思路是天空和地面形成冷暖对比,天空要的是冷色,地面要的是暖色。地面要的是暖色色调,所以地面增加暖色;再对路面的车轨的曝光及颜色进行一些就局部的处理。

天空要的是冷色,所以直接修改色温将其处理为蓝色色调,如下图:

图片调整成为蓝色,地面颜色不用在意,刷个蒙版将地面剥离出来就可以了,就像下图这样:

蒙版区域
蒙版效果图

上面的处理完以后,我对星空进行了二次调色,蒙版的作用同上,所以不做过多解释。二次调色如下:

这些都做完以后,我发现整张图片的右下角没有东西会显得非常空;近处矮山的亮度也较高,有点宣宾夺主,所以我在下面一个图层中,将右下角的民房又刷出来一点,再把近处矮山的亮度进行了降低,如下图:

做完这些以后,图片完成,盖印一张,加上水印,出图。之后就出来了这张图:

这就是我这张图片具体的修图过程,如有需要可以在顶置评论下载修图文件查看。后期调色和前期拍摄一样是需要经验、时间来一步一步沉淀出来的,不要相信什么三分钟成为后期大神的这种视频、图文,这是不可能的。

很多小伙伴会把自己的图片的不好看归结为自己的后期不好,真的是这样吗?我劝,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耗子喂汁,认清楚到底是自己没拍好,还是没修好,再或者是既没拍好也不会修。我真的看到不少这些图片,可能拍出来以后自己觉得不错,但是说实话,这张图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张随手拍,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记录。下图就是一张我认为的记录性质的图片:

图源:图虫,摄影师见图内

我在刚开始接触调色的时候,觉得风光后期很简单,就是用LR调个色而已,PS?笑死,根本用不到。到了现在,一张成片的背后,可能是我数小时的奔波,再经历数小时的拍摄,最后再经过数小时的后期所呈现出来的(所以盗图的就十分可恨!)。

我的风光摄影出片率非常低,之前我在晋城市高平市的一次拍摄中,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了100多张图片,其中一组图片是为了进行星空以及地景的接片,但是因为原图效果不佳而放弃出片;还有一张图片是因为前期拍摄时出现未知眩光而放弃出片。

未知眩光不出的图(接片不好放图,顾不展示

摄影并不简单,任何一个级别的摄影师,在他的硬盘里面,绝对放着超过正片数量几倍的废片,学习摄影不要着急,放平心态,保持一颗热爱的心,坚持不断地拍下去,当你再次回看过去的成片时,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进步了这么多。

《摄影从入门到入土(5)——摄影后期》篇就是这样,拍我所想,与你共享,这里是只有一只的黄鞋,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我在这里期待着你的大作。

 

声明:
以上所有未标明出处的图片均出自原创,未经允许请勿商用。转载请告知同意后,注明出处及作者。

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本人的个人想法,如有纰漏请评论或者私信指出,乱喷拉黑,谢谢。